中文版 English 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 中-荷土木工程材料联合实验室

新闻动态

深大联合主办“双碳”目标驱动下的新能源固废回收与资源化利用战略研究项目启动会召开

2025年09月18日 11:078

深大联合主办“双碳”目标驱动下的新能源固废回收与资源化利用战略研究项目

启动会召开

2025年9月17日,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主任周英武教授参加了由暨南大学、深圳大学、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联合主办的“双碳”目标驱动下的新能源固废回收与资源化利用战略研究项目启动会。本次会议由鉴衡认证中心、暨南大学“近零碳”滨海基础设施及智能运维技术研究院共同承办,汕头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等多家单位协办,旨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深入探讨风光储退役回收利用的创新模式与实践路径。

汕头市委常委、副市长许宏华出席会议并致辞,深圳大学周英武教授(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会议。会议汇聚了国内新能源领域顶尖智力资源,包括暨南大学校长邢锋院士、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等科研院所代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等国家级学会专家,以及暨南大学、南开大学、深圳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学者,华润电力、天合光能、比亚迪、金风科技等企业代表。中国工程院杜祥琬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岳清瑞院士、中国建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彭寿院士等业界权威也线上参与互动交流。


参会领导、专家、企业代表


邢锋院士作为项目负责人,重点介绍了项目整体情况。他指出,随着我国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大量设备即将迎来退役潮,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循环利用体系迫在眉睫。课题一将从政策、技术、产业链等多维度出发,构建整体性战略框架,推动退役设备回收、拆解、再利用等环节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同时,还将探索兼顾经济性与可操作性的实施路径,研究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化模式,并通过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合力。

在课题介绍环节,周英武教授重点介绍了风电机组退役及材料回收问题。他强调,构建全生命周期绿色回收体系的紧迫性和战略价值,风电叶片等关键部件的高效回收与再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周教授的引导下,与会专家围绕风电、光伏、储能等方向展开了深入交流,提出了从体系建设、全链条管理到梯次利用的系列前瞻性建议。

暨南大学麦耀华教授介绍了光伏设备固废全链条管理与资源化利用战略研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主任于贵勇介绍了储能装置(电池)固废梯次利用与再生利用研究。在研讨环节,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风电、光伏和储能等重点方向展开了深入交流,一致认为构建科学完善的循环利用体系迫在眉睫。

在研讨环节,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风电、光伏和储能等重点方向展开了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大量设备即将进入退役期,构建科学完善的循环利用体系迫在眉睫。多位专家指出,风电叶片回收仍是当前技术瓶颈,应加快复合材料高值化利用和绿色处置的技术突破;光伏领域则需形成从拆解、再利用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回收模式,并建立相应的国家标准;在储能方面,专家们强调退役电池应优先发展梯次利用,同时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推动全生命周期管理。与会企业和地方代表结合实际提出,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与区域示范工程。总体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应通过技术创新、标准建设和政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推动新能源固废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为实现“双碳”目标和产业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交流研讨


在会议总结中,邢锋院士指出,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不同领域的真知灼见,为项目研究提供了宝贵启发。项目组今后将坚持开放性,广泛听取来自企业、科研和行业的意见,确保研究成果更加全面;突出全生命周期视角,兼顾不同地域特点和产业链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注重标准化与规范化,确保研究成果既具前瞻性又可落地实施;并保持战略引领,在回应当下需求的同时,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此次由暨南大学主导,联合深圳大学和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共同举办的新能源固废回收项目启动会,标志着暨南大学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推动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的参与,为新能源固废回收与资源化利用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供稿:黄   桐

一审:卢永明

二审:王耀城

   三审:杨   磊




下一条: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学术研讨会暨实验室2023年终总结会召开